当前位置:首页二届论坛正文

杨士秋:努力推行和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2-04-1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兼国家公务员党组书记、副局长杨士秋在第二届论坛现场发表演讲

 

根据这次论坛的安排,我主要就推行和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政府绩效管理涉及行政理念、管理制度和行政方法等多层面的政府管理改革创新,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评估为核心、以公众满意为最终目标的管理模式。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进行政府体制机制的变革,积极探求改善政府治理、提升政府绩效的途径和方法。政府绩效管理作为当代公共管理变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推行,甚至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面旗帜,在西方世界蔚然成风。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试行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到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各地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普遍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一些地方和部门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借鉴西方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政府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实践。一是对一级地方政府进行综合绩效考评。全国有许多省区市,每年对下级政府进行综合绩效目标考核,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建设、环境保护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考评的基本方式是年初下达指标任务,年中检查督促,年底进行数据汇总和业绩比较,并根据考核结果采取必要奖罚措施。综合绩效考评有力促进了各地真抓实干,科学发展;二是在政府部门开展目标绩效管理。许多地区在省直、市直或县直机关,推行目标绩效管理,目标的构成包括职能绩效目标、机关建设目标和创新发展目标等方面,根据各部门确定的目标指标,进行督查考评。这些措施对改进机关作风、保证当地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推进公务员绩效考核。多年来,各级政府机关坚持对公务员进行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特别是近年来,制定完善了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政绩考评办法,完善了实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同时加大机关公务员量化考核和平时考核力度,有力激发了广大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开展公众评议活动。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和部门积极组织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比如开展“万人评政府”活动、通过网络平台接受群众评议、定期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开展“大走访”活动等。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增强了考核评估的公信度。总之,我国的政府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推动科学发展、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政府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国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实践时间还不长,经验还不够,总体上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政府绩效管理目前还缺乏全国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法规保障。基本上处于各地方自发状态,实践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受到影响;二是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评估的科学性、系统性有待提高,一些定性指标难以量化测评,定量指标也存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受到多方面干扰的问题,指标的确定上仍有片面追求GDP的倾向。三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开放度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目前政府绩效评估的方式还相对封闭,社会公众参与的程度还有限、制度化程度还不高,评估体系的透明度和客观性还有待加强。另外还存在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对实践的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逐步解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方针,同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也作出了部署,强调要进一步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积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行政体制的活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也有利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全局出发,科学设计,积极实践,不断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一是搞好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总体谋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权力下放、机构精简、职能转变等发展过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机制不活、执行力不强、“庸懒散”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绩导向发现偏差,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管理创新的力度,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并重,不仅要解决好政府“干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好政府“怎么干”的问题。要充分发挥绩效评估对推动科学发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把改革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制度,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来谋划和推进。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加强理论研究、政策指导和实践探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是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和考评的基础。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有经济发展指标,也要有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资源环境等指标;既考“显绩”,也要考“潜绩”;既考虑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必须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绩效评估的范围,紧紧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来设计指标内容,更加注重民生改善、资源环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指标考评。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体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差异和特点,处理好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的关系、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关系、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的关系、经济性指标与社会性指标的关系,保持指标体系的协调统一,做到既科学合理,又易于操作。

三是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绩效管理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制定什么样的指标,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估的机制和制度。要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绩效考评的职责体系,理顺各部门的职能关系,形成推进绩效考评工作的合力。要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方式,坚持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估相结合,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要规范政府绩效评估的程序,完善政府绩效信息采集、分析机制,加强绩效指标确定、绩效任务督查和绩效考核评估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建设,保证评估质量。

四是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公众参与程度。人民满意是衡量政府绩效的最终标准,扩大公众参与,是政府绩效管理发展的方向。要继续深入开展公民评议活动,扩大民意收集和民主测评范围,规范公民评议政府绩效的方式方法,充实评议的内容,提高评议效果;要加快公众参与的制度化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公众听证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公众满意度调查制度,加大公众在政绩评估中的分量;要提高评估体系的透明度和开放度,逐步做到考评内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不断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五是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结果运用。要将绩效评估结果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与公务员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与行政问责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绩效评估与财务预算和项目经费管理相结合的机制,搞好公务员考核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衔接,强化绩效评估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国务院对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不久前建立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已着手安排部署工作,并在部分地方和部门开展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我们期待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