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李建华
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改革取得了新突破和新进展。在我们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回顾十六大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总归经验、展望未来,对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二是政府组织结构不断优化;三是行政层级改革深入探索;四是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五是阳光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六是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和机制建设不断加强;七是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八是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
回顾十六大以来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我们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这是行政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行政理念。要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改变过去单纯采用行政性手段进行管理的做法,更多以规范、民主、法治的行政方式管理公共事务,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三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这里包括集中与分散、中央与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公共行政理念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功做法,为我所用。
四是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要按照行政体制改革总目标的要求,明确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使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行政体制改革是整个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五是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综合考虑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和各种因素,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各方面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审时度势,稳步前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与科学发展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行政体制改革总目标相比,我们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如何指导市场?比如市场配备资源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
行政层级体系和权责关系不顺。中央和地方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之间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的问题仍然存在。
政府人员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和部门“官多兵少”,比例失调。经济建设、行政管理支出比例较高,而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比例偏低,政府支出缺乏比较规范的标准。
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还比较低。从行政决策、执行到监督,行政权力的运行和管理行为实施还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和流程。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缺乏科学的标准。专家和公众参与管理的范围有限、过程不规范。
对于行政权利和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对一些行政权力和人员的监督制约无法可依。有的虽然制定了有关法规,但是因为规定不够详细具体,或者制度不配套,有关监督约束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现象依然存在。公益事业投入方式单一,投入效益监督不够。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服务的组织管理不规范。
以上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实现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制约因素,亟须加以改革。
今后十年,将是我国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将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重要战略部署。要保证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还有8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如何实现行政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我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注重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要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减少政府直接管理和介入微观经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大力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完善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制度,着力解决行政权力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土地使用权、矿业出让权等问题。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市场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加注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倾斜,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更加注重优化政府组织架构,理顺行政关系。要继续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更具综合性、权威性的行政机构,逐步建成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大部门制”行政机构体系;稳妥推进行政层级改革,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探索实行省直管县,逐步减少行政层级,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妥善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职能与责任,科学合理界定省以下地方政府不同层级职能与权责关系,努力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是更加注重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尤其是行政法制体系,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与市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要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程序,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要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做到用法律管权,依法律办事,靠制度管人。
四是更加注重推进政府的公开,建设阳光政府。要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围绕社会广泛关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扩大主动公开信息量,完善依申请公开受理机制;大力推进行政决策公开,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稳步的推进行政权力的公开。按照行政权力取得有据、配置科学、运行公开、行使依法、监督到位的要求,公开行政职权依据,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保证公开内容真实可信、过程有据可查、结果公平公正。
五是更加注重行政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形成权责一致、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要健全政策决策机制。优化行政的权力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加强行政问责。
六是要更加注重公务员自身建设,建设廉洁政府。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加强公务员培训,全面提高行政水平;大力加强政风行风的建设。突出整治行政机关懒散问题和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风气。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执行力;坚持反腐倡廉,坚决查处利用行政权力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案件。深化财政管理体制、行政经费使用管理等方改革,严格风险管控。
(李建华: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