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第五届论坛正文

侯晓春:老百姓需求就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

发布时间:2015-03-04

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  侯晓春

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是老百姓最现实的需求

过上好日子,首先要鼓起钱袋子。我们运用区域经济思想,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解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问题。通过改革创新,把广安5个区市县区划调整为6个区市县,设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枣山物流商贸园区、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和广安发展建设集团,在区市县有条件的区域设立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构建起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引进了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30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为老百姓就地打工创造条件,保证城里人有稳定的收入。现在不再是“孔雀东南飞”、民工向外流,而是外出务工人员源源不断返乡就业,还有大批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的农民到广安打工。

坚持全域规划,按标准化、品牌化、精品化的要求,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通过“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工程,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营收入,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大力推进农村改革,把土地流转到村级集体、农业业主手中,让农民既能够分享到稳定的土地租金和分红,又能在基地打工获得工资。农民无论是自己家庭生产经营,还是土地流转后务工,每年收入都能达到2万元以上。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可产生120亿元的旅游收入,增加农民经营收益。

过上好日子,还要住上好房子。一些地方把拆迁安置房建成了“窝棚”,形成新的棚户区,老百姓非常不满。我们探索建设“美好家园”, 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老百姓住进了政府给他们修建的好房子,“美好家园”房屋价值从每平米一千元左右涨到五千多元,群众财产性收益成倍增长。

我们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在广安推广具有防火、防潮、防辐射功能,冬暖夏凉,多得12%使用面积,能抗御九级地震、十级台风的新型房屋。目前,全市60个幸福美丽新村、3800套新型房屋基本建成,老百姓入住后非常满意。

环境美好是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高层次需求

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老百姓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希望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更文明的社会环境、更全面的健康环境、更安宁的治安环境。

我们顺应老百姓的意愿,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对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小餐饮店、“五小”行业进行治理;对主城区洗手间全面改造升级,建成星级厕所41个;对所有生活垃圾、医用垃圾、有害垃圾全部清运并科学处理;在广大农村增添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聘请保洁人员,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运输、区市县处理”的运作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城乡环境大幅改善,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

对广安主城区备用水源及下游西溪河进行治理,取缔网箱养鱼3万多个,搬迁沿途的畜禽养殖场,关闭了7个取水式发电的小水电,引进重庆三峡渔业公司实施生态治理,全民水库、西溪河水质不断好转,形成梯级瀑布,城市因水而更加灵动。大力恢复生态植被,“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了“乘数效益”。投资110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30亿的红色文化影视城等32个重大项目先后落户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推进了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国家林业局在华蓥山设立大熊猫放归基地,我们以此为契机,整合华蓥山洞中天河、宝鼎等景区,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华蓥山旅游文化大景区,展现华蓥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社会文明是老百姓的高尚需求。我们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寻找差距添措施,积极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推动“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制度化,大力开展道德讲堂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文明素养,4名“广安好人”入围“中国好人榜”。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指标测评全国第三的好成绩。

身体健康是老百姓的幸福需求。我们大力开发健身场所,因地制宜建设休闲广场,在合适的地方安上健身器材,有条件的地方装配起音箱,让老年人自由选择“温馨又从容”的健身方式。投资1亿元建起骑游步道,引进企业发展城市自行车系统,免费开放体育场馆,在元旦、2月19日小平逝世纪念日、8月8日全民健身日、8月22日小平诞辰等重要节点开展万人健身跑活动,引领全民健身热潮。

有安全感是老百姓对社会管理的需求。我们把法治作为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保障老百姓的和谐平安。建立起快速反应的“110”接警平台,加强城区巡逻力量,建成监控点位全覆盖的“天网工程”。探索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城市的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招聘专职社区网格管理员,承担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员帮教等职责,实现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无缝覆盖。

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强是老百姓的较高需求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现在村级组织带头人要么在本地农民中选择,要么在大学生村官中选择。他们缺乏带领老乡奔小康所需要的驾驭全局能力、为民办事能力、凝聚人心能力、带头致富能力、依法治村能力,急需对基层干部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国家现在非常重视对部省级、地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但是,乡镇和村级干部无论是任职前学习还是任职中提高都很少有培训机会,能力素质提高很慢。为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问题,我们争取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建设广安农村干部学院。采取理事会办学模式,筹集资金办学,下一步计划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成邓小平农村发展学院,对乡镇、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组织动员群众、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一支老百姓需要的、能够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基层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