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第五届论坛正文

刘 峰:转变行政方式必须六个“学会”

发布时间:2015-03-0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教研部教授  刘峰

转变行政方式要学会引导。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引用拿破仑的话,“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利剑,一种是思想。但从长远看,利剑终当敌不过思想。”

政府治理要顺理顺势顺应人心。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就在于顺应山川之势,顺应洪水之势。强制管水一定要失败。政府治理需要领导,需要新领导力。新领导力=决策力(领)×影响力(导),新领导力新在方向感和力量感,新在又领又导。群众能力低时要多“领”,群众能力高时要多“导”。导是引导之导,导是因势利导;导是辅导之导,导是督导之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李克强总理强调督查督导。

政府治理要少一点管理,多一点领导。管理重在指标目标,重在约束控制,重在做事效率,重在目的价值;领导重在激励凝聚。政府治理要少用硬权力:外在、常量、有限;合法、强制、服从;政府治理要多用软权力:内在、变量、无限;人格、柔隐、认同。尽管硬权力没有明显贬值,但软权力却在大大升值!

转变行政方式要学会激励。政府治理要有长效,必须恩威并用,软硬兼施。新领导力=硬权力×软权力。“八项规定”已有成效,但更要激励,给他鲜花给他梦!行政激励要先激后励,少激多励。“激”在动机,“激”在态度;“励”在行为,“励”在结果。先激励自己,后激励他人。

转变行政方式要学会协商。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政府治理离不开行政协商,有了行政协商才能体现政府与社会共治。先策后决,多策少决。“策”就是出主意,就是协商。

政府治理要从“微领导”做起,从“共享领导”做起。“小河有水大河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治理话语下的新领导力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治理有体系有层次,领导力也有体系和层次。“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行政协商要包容,要开放,要寻求最大公约数,寻求最大共识度。新领导力新在中国特色、中国话语、中国风格;新在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新在互动开放;新在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

转变行政方式要学会服务。政府治理及新领导力新在管用实用,新领导力要解决实际问题。管理就是服务!提供服务即提供环境和条件,提供平台和舞台,提供规则和标准,提供辅导和指导。政府治理要把行政管理融进服务之中,新在领导艺术的创新和应用。

转变行政方式要学会简约。行政管理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简约为好。管理就是要先理后管,多理少管。权力清单的运用,就是管住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负面清单的运用,就是放开企业和社会的手脚。

转变行政方式要学会法治。共产党执政重在依法执政,政府治理重在依法行政。政府治理要善于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还要法治引领,一切改革要“于法有据”。依法行政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