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政改革网络文摘 正文

“精准扶贫”专题

发布时间:2017-03-17


【电商扶贫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元琳 朴光赫


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国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决策。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政府办公厅相应中央号召,联合出台《关于建立精准脱贫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确定精准脱贫总目标,到2019年底以前,全省590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7个贫困县全部退出。

本文以延边州龙井市光昭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在分析光昭村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采用推广农村电商方式推动农产品销售,助力农村达到脱贫致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对策方案。

一、延边地区及光昭村精准扶贫现状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针对地区实际,延边州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积极动员,积极参与地区各项精准扶贫活动。如和龙商行为和龙青龙渔业有限公司、和龙和鑫商贸有限公司等带动贫困户的5户企业发放扶贫贷款7000万元。企业可带动4870个贫困人口享受到红利。安图县农商行发放石门镇采石场生产设备贷款150万元,采石场与镇政府签约,带动本镇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该行还向涉农企业贷款2099万元,企业带动182户贫困户脱贫。汪清县兴帮牧业在邮储银行支持下,实现净利润100余万元,可带动大兴沟镇龙水村等8个村493户贫困户受益,4000余贫困人口脱贫。截至7月末,延边州金融机构发放精准扶贫类贷款2.1亿元,支持涉农企业、专业农场、合作社15户(家),带动贫困农户5000余户。这些典型事例,延边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带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延边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贫困县脱贫政策,组建《延边大学赴光昭村扶贫工作队》。作为大学生也深感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为端正学习动机,树立学习目标,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组织部分学生参与考察和扶贫活动。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光昭村地界偏僻,离市中心较远,交通不够发达,来往车辆较少。由于地处边境线的原因,通讯网络不够顺畅。光昭村的大部分年轻人出外打工或出国务工,村内只有部分留守的空巢老人。这些老年人对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掌握不多,甚至不感兴趣,也不愿意接受新兴事物。因此,村内的互联网应用几近于“零点”水平。

二、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的可行性方案

(一)农产品生产的品牌化

为了加大需求方对农产品的接受度,使顾客能够更加放心的购买农产品,可以建设一个农村专业合作社。以光昭村为例,光昭村有一个御良田,是末代皇帝溥仪特奖赏1000平方米水田专为其上贡御膳米,这是大米市场上的一个优势,但因农户散乱,大家都是各自卖各自的,规格也都不一样,加之没有品牌效果,导致大家在购买大米时不够放心,如果出现问题无法追溯产地,再加上之前没有对此进行宣传,导致大米的知名度不高。

大学的扶贫工作可由农学院的老师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经济管理学院和信息联络员学生,协助分析市场行情和信息,组织村民采购生产物资,统一种植,统一生产品牌化大米产品。最后由合作社负责市场销售和物流组织。

(二)农产品加工包装

为了提高品牌化农产品的电商销售,可进一步在包装环节提高品牌价值和营销促销。

(1)制作原产地标识二维码

近年来,饮食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重大,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问题以及产品原产地的追诉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包装过程中采用二维码,使得消费者对原产地的追诉便捷和迅速,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2)采用小量、个性化和品质化的包装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市场上的大米都是麻袋包装方法,每个包装量大。虽然方便了用户,也便于农村的包装环节,节约成本。但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众多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小量包装,小量包装能够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对于那些短期居住的用户来说却十分困扰。一麻袋的大米吃不完,但又不能饿着肚子不吃,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引进小型脱谷机,用户需要多少,就可以包装多少、购买多少。这种小型脱谷机既不占地方,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包装销售,为客户及供应商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3)农产品深加工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是否能够吃饱肚子,而是倾向于其他能够进行品尝的美食。这样,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卖御良田的大米,而是要对大米进行深加工。光昭村素以自制大米米酒和玉米米酒味道可口、美味为荣。因此,可协助农民传统米酒酿制成商品化和品牌化,与村里的特色大米一起,打造成光昭村的特色品牌。

(三)创建地标品牌

进入互联网时代,品牌效应在商品的营销上极为重要,而且商品品牌与地域品牌或者地标品牌的融合,给消费者以强大的消费刺激和满足感,同时也可带动地域其他经济活动。地方政府应积极帮助光昭村争取省部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建设一个“光昭村御良田大米”品牌,以此来加大产品的知名度,并扩大产品的销售量。

(四)开展乡村游活动

要彻底帮助农村农民脱贫致富,不仅协助农产品的产供销,更应帮助农民多渠道开辟致富之路。随着自驾游和骑行潮流的掀起,很多人喜欢在闲暇之余选择和家人一起开车出游,或是与骑友一起骑行,其旅游休闲目的地最为吸引人和最有实惠性的就是城市周边的近郊农村。因此,协助光昭村农民在自家庭院种植绿色无公害的有机水果和蔬菜,供游客们进行采摘、品尝或有偿代种植、代收割,可算得上是既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又能为游客增加自驾游和骑游的亲情满足感。开展农村乡村游,不仅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可为地标品牌的推广宣传带来积极作用。

三、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技术措施,解决通讯信号问题

由于光昭村与邻国隔山相望,相距较近。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村内的通讯信号有严重的干扰。因此,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技术措施,率先解决通讯设施的顺畅流通。在此基础上加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农村电商的感性认识,普及基础应用能力。基础设施和村民对农村电商问题的认识是,不仅是以电商方式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关键问题,而且也是农村农民接受外界发展信息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问题。

(二)培养信息联络员

由于村里居住的是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朝鲜族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认识和了解都不够,学习新兴事物也实际困难。因此,可以利用延边大学的合作机制,组织青年大学生形成信息联络员,与农村形成长期的合作服务机制,协助农村农民解决电商应用问题。首先,联络员搜索网上市场信息,再依据农村农产品和特色产品,通过合理的电商渠道,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的针对性。并协助农民完成网上交易,交由农民组织货物和发送货物。同时也开展相应的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

(三)积极投入和充分使用各级各类农村电商合作平台

开展农村电商,不仅要积极参与和使用现今国内成熟的第三方平台,也应积极参与农产品专门的各级类平台。自国家推动“互联网+农业”工作以来,全国各级各地管理部门积极启动和建设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农村电商平台,如“供销e家”、“吉禾网”、“延边特产网”、“淘宝吉林馆”等。县乡政府应积极寻求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富有自身特色的农村电商项目开展。

(四)切实解决物流问题

农村电商的开展物流是关键的又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光昭村离延边州州府延吉市有50余公里,单靠农民自身很难解决农产品销售后的物流配送问题。因此,建议村政府组织形式在延吉市建立一个农产品储备网点,再利用延吉市多渠道多方式的物流体系,完成农产品的配送。

 

进入“互联网+时代,拥抱互联网”不仅是企业经济发展新途径的探索,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线。积极吸收和采用日益发展的技术红利,制定灵活的、符合当地现实情况的农村电商发展,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既具备可行性又兼有先进性的,可探索的路径。

(作者:元琳,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朴光赫,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摘自:2017年1月6日《现代营销》)

电商精准扶贫在创新中前行

韩凯


“电商扶贫”开辟了“脱贫攻坚”的新途径。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电商扶贫”正式纳入了精准扶贫工程,提出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电商精准扶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作为一种新手段新方法,政府相关部门正在与各主体联手共同创造出精准扶贫的新机制。

探索模式与机制新路径

电商渠道下沉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但是电商精准扶贫,是一场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扶贫攻坚行动,在这场战役中,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不可或缺。

自2014年底,电商扶贫被纳入扶贫十大工程,各级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完善电商扶贫的相关政策,以落实中央扶贫实施方案。随后,国务院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和措施,尤其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对于电商精准扶贫影响最大。截至目前,财政部、商务部在256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103个,占比40.2%。电子商务企业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村、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等“电商扶贫”方式。推动了电子商务扶贫开发的进程,创新了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提升扶贫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更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的销售。

此外,在地方政府推出的相关政策中,在细化电商精准扶贫目标的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工作推进的方法及优惠政策等。在电商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方面,正在逐步设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专门机构,并赋予其协调各方力量的权利,同时确定各级专职负责人,负责落实各项具体措施。比如各地以商务部门带头成立的电商办、电商协会等部门组织,在政府引导下,执行电子商务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除了政策机制的创新,电商精准扶贫的模式创新正在不断的展开。不论是京东、阿里、苏宁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还是各贫困地区的政府部门,在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拓展农村市场,带动创业创新,助推“互联网+”发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均根据因地制宜,根据企业运营特色,开创了形式多样的电商扶贫新模式。各种模式成为着力打造商品双向流通的支点。有代表性的就是农村淘宝和京东。

农村淘宝的村级服务站,设立在人群集中村镇中心,电脑、电视等硬件设备由企业提供,人员在本地招聘,被称为村淘合伙人。在村级服务站不仅能购物收发快递,还提供网上挂号、订票、缴费等生活服务,下一步将帮助农民把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出去。

京东作为自营式电商,通过打造地方特色馆的方式为电商扶贫提速。截至2016年9月,超过了60个贫困县在京东商城建立地方特色馆,上线单品种类超过1万个,每月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采用“公司+合作社”的合作框架,带动贫困户接受电商服务。如重庆在探索电商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通过线上平台成立公司,线下在贫困村组建合作社模式。合作社以贫困户为主体,要求将有意愿的贫困户无条件纳入,从而将分散弱势的贫困户纳入电商体系。合作社与线上平台公司进行紧密合作,主要负责旅游接待、农产品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售卖、乡村旅游活动策划和组织、电商培训、村民网上代购和纠纷的处理等。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以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模式,推进本地的电商扶贫工作。

创新产业链 带动地区产业发展

农产品上网销售,不仅是要打开农产品的销路,同时还要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和价值。而要实现品牌和价值的提升仅仅依靠遍布贫困地区的农村网店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产业链创新,采用市场手段,倒逼上游生产端的转型升级。

从目前来看,农产品的非标准化、缺少品牌认知度等问题是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的瓶颈。通过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推广贫困地区产品或项目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电商扶贫不仅是帮助贫困户将农产品卖出去,避免卖难,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推动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变一家一户为集约化生产,变人工种植为机械化生产,变无品牌的非标品为有品牌溢价的名优特产,变只有生鲜品为既有生鲜又有高附加值的加工品,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只用这样,才是电商扶贫价值的最大化,才能保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老百姓稳定脱贫致富。

在河北省武邑县,京东针对贫困家庭试点推出了扶贫“跑步鸡”项目,为每个贫困家庭发放鸡苗和粮食饲料,并全程进行散养柴鸡的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贫困农户按照京东养殖标准,将跑步鸡养满160天后,由京东生鲜经过标准化筛选,来对农户养殖的鸡进行收购,并借助京东平台的优势,对从收购到销售、配送到家的所有环节直接把控,建立起一套封闭的全产业链。据悉,京东以每只110元的价格向贫困户收购,并以自营方式进行售卖。试点的半年时间,当地贫困家庭平均增收3000元。

据了解,扶贫“跑步鸡”项目是针对电商精准扶贫的一个构想,目的是将绿色食品安全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农户全天然生态化养殖“跑步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保障鸡肉的同时还能帮助农户致富。

京东的做法的启示是在扶贫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平台上建立一个地方特色馆,而是还要帮助当地贫困户完成农产品的检疫检验、品质把控、产品规格的区隔和分拣、包装等相关工作。进而帮助贫困县打造自有品牌,依托大型电商丰富的品牌推广经验和能力,帮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进行设计包装及营销策划,打造品牌实现价值。

服务创新打破电商扶贫瓶颈

人才是保障电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金融创新降低扶贫致富门槛。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贫困者的帮扶力度,发挥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性,不断创新精准扶贫实践,为脱贫做好服务。

人才是保障电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各地政府以及电商企业在吸纳电商运营能人、培训电商操作新人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以期有效打破电商扶贫的人才瓶颈。京东一方面与众多高等院校携手共建校园电商人才生态圈,同时联合农资公司、科研院所等对农户进行种植养殖培训。此外,京东实施了“互联网+县域经济”系列培训项目,向农村青年持续提供网络销售、电商运营等专业技能培训。目前,此项目已经为贫困地区培训近万名基层干部和企业家、运营人员,并使贫困家庭青年群体的专业电商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友成基金会作为公益行业探索电商扶贫领域的首家社会公益组织,在两年时间内探索出了一套电商扶贫能力建设的创新解决方案。该方案为贫困地区、农村合作社、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等人群提供专业系统的电商扶贫课程和创业孵化陪伴,并对接各大电商平台,县域电商服务企业,产品溯源企业,相关领域专家等资源,助力贫困地区电商就业创业落地开花。

金融创新降低扶贫致富门槛。长久以来,受数据积累和土地权限等问题困扰,农民在信用等级和抵押物等方面,常常难以达到农村信贷机构的条件标准,存在贷款难、放款周期长、人情关系复杂等问题。同时,以往的金融扶贫模式大多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出点钱,贫困户自己出一点儿,这样往往就会把绝对贫困人口阻挡在金融帮扶的门槛外。在这方面,各大电商平台运用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优势,通过创新金融扶贫方式为贫困人口脱贫打开了一扇窗。

中国邮政依托线上信息化系统和线下实体渠道,构建了一个集“网络代购+平台批销+农产品返城+公共服务+普惠金融”为一体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发挥了精准扶贫国家队的作用,打造出符合中国农村实现需求的“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金融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和创业不出村”的五大不出村模式,实现便民和助力脱贫的目的。

此外,各大电商平台也对农村金融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2015年9月,京东金融发布农村金融战略,以农产品进城为核心,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通过“京农贷”等手段帮助农户解决农资采购、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问题。通过使用京东金融的农贷项目,农民不需签任何合同,不需见面,不需担保人,便可在不付款的情况下,直接把有质量保障的农资产品带回家,随后按照较低的利息,连本带息还款即可,此举既解决了农民资金周转问题,又减少了民间借贷给农民带来的压力和风险。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近年来也探索出了一条信贷拉动、保险助力的“互联网+金融+扶贫”的方式。截止2016年上半年,蚂蚁金服旺农贷金融扶贫模式已经覆盖全国25个省市区234个县的4852个村,户均贷款约4.4万元。

此外,电商扶贫不仅仅是指把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放到网上销售,很多地区的实践表明,卖服务也是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好办法。比如重庆的电商扶贫,采用“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相组合,组织消费者到贫困地区消费,通过线上预订、线下消费、后备箱购买的方式,解决了怎么把贫困地区的生鲜农产品卖出去的问题。农村淘宝联合阿里旅行围绕贫困地区独有的旅游资源,协同当地政府参与农村旅游建设,通过“互联网+旅游+扶贫”的创新,切实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开拓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摘自:2017年1月11日《新农村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