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政改革网络文摘 正文

2017两会重点关注

发布时间:2017-04-24

【简政放权

“放管服”为政府权力做好“减法”

李文意

李克强总理曾说,要通过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建立规范政府权力责任的“总台账”。今年要抓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减权过程能减则减,除涉及重大安全和公共利益等事项外,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都要依法依程序取消。

对于“简政放权”,总理曾连续五年将其作为“开年当头炮”,并在各大重要会议上作出了重要部署。这充分彰显了中央“坚持改革不动摇”的决心和魄力,更对外释放了强烈信号: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必须切实做好“放管服”,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为政府权力做好“减法”。

“放”就必须一步到位。简政放权不是简单的废止一批红头文件,更不是简单的压缩机构和编制,而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必须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将改革一次到位。“简”是手段,要在精简冗余机构、人员的基础上,将流程再造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让老百姓和企业少跑点路、多办点事。“放”是目的,政府要敢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动土,要勇于对各项不必要、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开刀”,为企业和老百姓减轻负担。决不能该放的权不放,该简化的事项不简,搞变通、搞打折、搞放虚不放实,更不能嘴上喊着“简政放权”,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

“管”就必须该管则管。改革绝不意味着政府成了市场的“守夜人”,让市场进入无序竞争状态。市场秩序要稳定,社会经济要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一套标准明确、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政府监管机制。对那些不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要放手让市场规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要做的是将关口后移,将行政审批与事中监管、事后监管结合起来,让长效监管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那些涉及普遍公共利益的事项,政府应该及时介入,避免市场规律失效带来的公共利益受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厘清公私边界,实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

“服”就必须优化服务。无论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还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提升公共服务质效,建立服务型政府。压缩编制、精简机构、流程再造、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等并不难实现,但如何在这些措施落实后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体验感,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除了加快构建“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等综合事务办理格局,提升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和效率外,关键还在于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将服务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转变全能型“管理者”为专业型“服务者”。角色转换了,心态才会跟着转换,“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衙门作风才能真正失去滋生土壤。

“开弓没有回头箭”,简政放权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容不得一丝懈怠。唯有在“放管服”上实现齐头并进,才能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让活力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迸发,让市场在法制化环境中有序高速运转。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地方税务局)

(摘自:2017年3月22日 求是网)


简政放权、优化服务

两江新区以“放、管、服”改革优化自贸区行政监管体制

记者今天从两江自贸办(中新办)获悉,重庆自贸试验区方案正式公布。两江新区作为重庆自贸区建设的主战场核心区,面积过半。如何以开放促改革,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和制度框架,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自贸区试验先行者,上海自贸区成立已三年有余。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以及上海自贸区扩展区也已满“两岁”。重庆自贸区在复制借鉴前者成熟经验的前提下,如何规避风险,如何“移植优良基因”后创新?政府如何积极转变职能,以建立与扩大开发开放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及监管体制,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两江新区自贸办(中新办)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两江新区将以建立完善的“放、管、服”体系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为自贸区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所谓“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放”: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设立审批管理局 完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

根据《方案》,两江新区将深化大部制改革,在重庆自贸区核心区两江新区片区全面依法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基础上,加大对基层权限下放,就近服务市场主体。

记者了解到,两江审批管理将创新行政审批运行模式:上级部门简政放下来的权限归纳、梳理,以审批项目类别进行区分。将类别一致、职能相近、流程相通的审批项目设置在同一机关体系,不再按照职能逐一设置审批窗口,而是推行全业务审批制度,实现“一人多权、一人多能”的管理模式。

查看《两江自贸区行政审批改革实施方案》时,记者注意到,重庆自贸区核心区两江新区片区共涉及到4个审批区域,直管区横跨到的审批区域共计7个。新区208项行政审批事项,执行范围不尽相同。其中,两江新区全域3项、两江新区直管区77项、原北部新区127项、其他1项。

“审批区域分散,审批边界不一。”两江新区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这一矛盾,两江新区将尽快建立健全统筹高效、协调统一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一是理顺审批机制,理顺两江新区与江北、渝北、北碚地区的行政审批机制,建立互帮共赢的协调办理机制,确保重庆自贸区核心区两江新区片区行政审批工作的流畅性;二是规范整合审批制度,确保两江新区片区直管区范围的行政审批工作的统一性;三是统一审批边界,协调相关市级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按照统一边界、统一范围、统一职责的要求,从而理顺两江新区片区行政审批工作,加速推动两江新区片区行政审批工作提档升级,加速发展。

“管”: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搭建两江新区信用监管体系

《方案》中还表明,两江新区还将建立以综合监管为基础、专业监管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其一是建立多部门共享的企业信用信息监管系统和企业诚信管理机制;其二是制定企业异常名录和违法违规公示制度,实施分类管理。

切实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

企业信用信息监管系统是什么?

“如同银行征信报告中的信息记录,会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不良信用等情况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以便于个人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提供信用或者提供多少信用的制度。良好的信用记录如同‘信誉抵押品’,从而获得银行贷款。”两江自贸办(中新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信用信息监管系统类似于银行征信报告的信用记录,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企业的信用。

两江新区将设立企业诚信管理机制,需要各方密切配合、动态跟踪、及时共享,也需要科学的体系评价企业不规范行为对信用状况的影响,更需要建立起全社会个人和企业对自身信用的重视,营造出信用社会体系。

据介绍,这种信息系统将集合市场流通、建设、规划、城市管理、税务、司法、环保、社保等内部各部门的信息,保障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的目的,以此达到多部门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此外,两江新区还将制定企业异常名录和违法违规公示制度,实施分类管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抽查和大数据监管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服”: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互联网+政务”帮助审批流程“瘦身”

根据《方案》,提升服务品质,营造便利环境是政府职能转变中最关键的一环。将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优化法治环境两个方面作为着力点。

在提高行政效能方面,两江新区将建立“一窗受理、超时默许、否决请示”的高效政务服务模式,并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试行全程电子化登记。

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片区行政审批服务场所将暂时选址星光大厦政务大厅,待新大厅选址确定后,再进一步配套设置审批专窗、审批专区,多角度体现自贸元素。此外将在新区自贸审批大厅运行良好基础上,在照母山科技城、保税港等地设立自贸区行政审批分中心,就近服务群众,方便企业办事。

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政府的治理模式和服务方式。

“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运用互联网思维,放管结合,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政府职能大转变、政务数据大整合、行政效能大提升。”两江新区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江新区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化“政务大厅”,畅通政务服务渠道,提升政务服务透明度和审批效率。

此外还将依托全市搭建的网审平台,建立完善两江新区网上政务大厅,实现外网申报、内网审批的服务模式,从而加快网络资料与纸质资料的切换融通和信息共享,切实增加网上办件数量。

并在此基础上,增设自贸区网上审批服务端口,开通自贸区网上审批服务快速通道。严格按照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查询自贸区范围。

这一系列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帮助政务审批流程“瘦身”,让企业在办理业务时享受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变“企业跑腿”为“信息跑路”。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贴近市场主体。

而在优化法治环境方面,两江新区也在不断做着有益尝试。

2016年4月,两江新区学习上海、广东国际仲裁机构组建经验,积极推动重庆两江国际仲裁院成立。据了解,重庆两江国际仲裁院是中国西部地区首家专业解决涉外及国际商事争议的国际仲裁机构,由重庆仲裁委员会和两江新区管委会共同组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重庆仲裁委员会章程》的规定设立。

“重庆市政府重视并支持仲裁事业发展,重庆市法院系统对仲裁十分友善,与仲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有业内人士分析,重庆两江国际仲裁院的成立扮演了涉外经济纠纷解决的重要角色,填补了西部地区高质量、国际化的仲裁机构缺位的问题,能更有效的满足国际投资者对涉外纠纷解决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国内企业进一步熟悉国际仲裁规则、语言和庭审方式,增强其预防和处理国际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优化重庆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接下来,随着自贸区的正式揭牌,两江新区将探索建立国际商事法庭,在完善新区知识产权法庭基础上,拓展国际仲裁、商事调解机制,对涉及自贸区投资贸易等商事案件,建立专业化审理机制。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交易、产权物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推进知识产权投融资及保险、风险投资、信托等金融服务,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建立西南地区知识产权法庭。

此外,两江新区将逐步深入清理和修订自贸区范围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探索设立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和自贸区法院。

(摘自:2017年3月28日 两江新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