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政改革网络文摘 正文

2016年“两会”专题

发布时间:2016-04-05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

迟福林



“十三五”,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关键是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既是适应经济转型趋势、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又是下一步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一、服务业市场开放牵动转型增长全局


以往30多年的改革开放,由于抓住了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主动推进工业领域的市场开放,从而形成了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政策及体制环境。“十三五”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将为我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1.“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首先,中国制造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加快由生产型制造业为主开始向服务型制造业为主,从而形成新型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其次,在户籍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规模城镇化加快向人口城镇化转型。估计到2020年我国规模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60%以上,人口城镇化率有望从现在不到40%提高到50%左右,从而使城镇化仍然成为“十三五”发展的“最大红利”;第三,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下,“十三五”有望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估计2020年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将由现在的不到40%提高到50%左右,一些发达地区这个比例将达到60%以上,从而使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提升。

2.“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结构。首先,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估计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比重将由2015年前三季度的51.4%提升到58%左右;其次,加快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估计未来5年消费每年还会以8%-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0%-65%的区间;第三,初步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要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依托,以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从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估计到“十三五”末期我国的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将由2014年的12.3%提高到20%左右,从而使我国在推进双边、多边,以及区域性、全球性的自由贸易进程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3.“十三五”推进经济转型的新动力。毫无疑问,我国的经济转型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并成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突出优势。问题在于,“十三五”既有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又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最后窗口期”。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不仅能明显缓解短期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将为未来5-10年保持6%-7%的经济增长奠定重要基础。问题的关键取决于改革,改革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经济转型趋势破题发力。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服务业市场开放是激活市场、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并成为牵动转型增长全局的重要因素。


二、服务业市场开放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头戏”


现代服务业发展直接依赖于服务业市场开放:形成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靠的是服务业市场开放;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服务业,靠的也是服务业市场开放;发展服务贸易,靠的更是服务业市场开放。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在服务业领域。总的看,目前的服务业市场状况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低一高”:一是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例如,现在的工业部门的市场开放程度至少在80%以上,而服务部门50%的垄断格局尚未打破。二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对服务贸易政策性、体制性的限制仍然较多。三是服务型水平低。以房地产为例,应当说房地产从规模上看已经到了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现在面临着规模房地产如何向服务型房地产转型的问题。如果房地产能够以健康服务为重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由此就会大大提高房地产的使用价值。四是服务价格高。例如,2014年我国的宽带平均上网速度全球排在第75位,仅为韩国的15%。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的3-5倍。由此看来,“十三五”推动市场化改革,重点是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开放。

2.以破除垄断为重点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一是打破服务业市场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面临着行政垄断或市场垄断。二是推进服务业市场的便利化改革,使社会资本可以进入相关的服务领域,激发服务领域的市场活力。三是加快放开服务业市场价格。

3.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重点推动公共服务业市场开放。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取决于政府的采购规模。建议政府的公共服务采购规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14年的11.4%提高到2020年的20%左右,服务类政府采购比重从2014年的11.2%提高到2020年的30%左右,由此,提高政府在公共服务购买当中的总量与质量。客观说,在这方面还面临着某些政策和体制障碍,以及某些思想观念障碍。


三、推进以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的自由贸易进程


适应快速上升的全球服务贸易需求,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打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管制,成为扩大服务贸易、加快自由贸易进程的重大任务。

1.服务贸易大而不强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实际情况看,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大而不强与服务业市场开放不足紧密相关。首先,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不足;第二,发达国家对服务贸易出口管制还相当多;第三,服务业市场开放不足关键是对国内社会资本开放不够。

2.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自由贸易进程。一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国内自贸区建设。目前,国内4个自贸区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新一轮全球化过程中,自贸区的重要使命是以服务贸易开放为重要目标。在新一轮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适应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需要国内4个自贸区在服务贸易上实现重大突破,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实践经验。二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双边、多边、区域性、全球性自由贸易进程。双边、多边、区域性、全球性自由贸易进程取决于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有多大的突破。适应快速上升的全球服务贸易需求,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打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管制,成为扩大服务贸易、加快自由贸易进程的重大任务。三是助推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十三五”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需要高度重视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造服务贸易新品牌上取得重要突破。


四、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关键是破题结构性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某些政策和体制,带有激励工业发展、抵制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十三五”推进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多方面结构性矛盾的挑战。为此,加快推进投资、金融、财税、教育等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改革选择。

1.服务业市场开放面临着政策与体制的结构性矛盾。比如说土地政策,服务业用地跟工业用地的价格至少相差几倍;再比如税收,“营改增”到现在尚未全面完成,以消费税为主体的税种现在还没有全面推开,这与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的现实需求严重不相适应。就是说,走向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一系列的政策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重大挑战。不解决这些政策性、体制性、结构性的矛盾,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是比较困难的。

2.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一是破题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投资转型,实现投资与消费的互动和融合。不讲条件,强调“投资是关键、消费是基础”是不符合经济转型升级趋势的。在一定条件下,投资可能是关键。在一定条件下,消费可能是关键。问题在于,进入服务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投资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例如,北京再建几所儿童医院都是有需求的。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有估计指出,老年人的消费潜力到目前为止至少在1万亿元左右,而实际的供给还不到两千亿元。无论从哪方面看,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投资转型都十分重要。当然,改变投资结构,关键是改变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二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着眼于全面支持实体经济,使金融资源能够流向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需要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并使其创新发展、规范发展。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尽快推进消费税改革。形成以消费税为主体的税种,以适应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四是加快调整教育结构,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趋势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很多企业家都说,找一百个大学生很容易,但是要找几十个高级钳工却很困难。“十三五”职业型、技术型人才的供给,主要是一个结构问题。从短期、中期来看重在调整教育结构。如果“考试型、封闭性、行政化”为特点的教育体制不转向“能力型、开放性、专业化”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就难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

3.服务业市场开放关键是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一是激活市场、激发企业。例如,要尽快实行企业自主登记制度,适时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不用或者少用产业政策干预企业的行为。二是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形成有利于市场平等竞争、透明度高的市场经济发展大环境。三是推进监管转型。比如说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问题,不能不说同监管体制转型不到位直接相关联。适应混业经营发展的大趋势,建议尽快组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4.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无论企业、社会,还是政府,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尤其是需要改变某些传统的发展理念。例如,走向服务业大国,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不是不要制造业,不是不要工业,而恰恰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传统工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更根本的在于,要改变过去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终结GDP为中心的增长主义、以增长代替发展的理念。

“十三五”我国正处于转型改革的历史关节点。把握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实现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就能释放经济增长的巨大内需潜力,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


(摘自:2016年03月10日《行政管理改革》)


从投资视角看“人的十三五”

程实


从投资视角看,人是最重要的“供给侧”,十三五归根结底,是“人的十三五”。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论及十三五时,就着重指出“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十三五时期,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发生重要改变,在改变发生的过程中,投资主题也将发生转换。十三五规划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题材众多,我们只有把握住逻辑的主线,才能在纲举目张的过程中掌控全局。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征看,改变的核心是“人”,因此,“人的十三五”是贯穿未来市场发展的主线。从人的生理、人的生活、人的发展、人的娱乐、人的创造和人的梦想六个维度分析,大量投资机会长期存在,特别是在“冲刺小康”的过程中,消费崛起将最具确定性,而众多与人相关的投资热点也将轮换出现。


十三五“以人为本”


2016—2020年恰逢世界经济、全球治理、中国经济的重大转折期,十三五规划不仅左右着中国的未来,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变革。认识、理解和把握十三五规划的丰富内涵,需要遵循一条纲举目张的逻辑主线。

十三五的逻辑主线是“人”:首先,中国正在发生、并还将继续发生的关键变化是人口结构的“少子老龄化”,2014年,0—14岁人口比例从2002年的22.4%降至16.49%,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2002年的7.3%升至10.1%。

其次,中国劳动人口首次出现数量和比例“双降”,2014年,15—64岁人口比例从2010年74.5%的阶段高点渐次降至73.41%,15—64岁人口数量首次出现绝对值的下降,中国的“人口红利”从数量意义上真正进入由强转弱的拐点。

再次,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70后、80后正成为中流砥柱,2014年,70后和80后分别占总人口的16.34%和16.13%,人口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中国这些70后、80后与50后、60后的区别,远大于美国、欧洲两类人群的区别,而当70后、80后在十三五成长为社会支柱,中国发生的改变可能也将更加显著。

此外,中国经济转型是“人的因素”引致的内生趋势。一方面,劳动力稀缺推升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相应提振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最终引致供给层面的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少子老龄化”减少总储蓄,进而削弱投资,相应提振消费的重要性,最终引致需求层面的结构转型;而中国政府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本质上属于“顺势而为”的选择。

还有,就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主题而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和发展红利也是最终目标。

最后,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公告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将发展的重心从宏观层面下移至微观层面,深层体现了对“人的利益”的根本关切。

基于以上判断,十三五“以人为本”,“人的十三五”,是理解和把握十三五投资的逻辑主线。


以人为本和消费崛起


十三五“以人为本”的最大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是大同的“初级阶段”。小康本身,又分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两个层次,前者更多体现于物质方面,失衡因素广泛存在;后者综合体现于物质和精神两大维度,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丰富内涵,整体发展更加协调、可持续。2000年,中国已经进入“总体小康”状态,2016—2020年,中国将朝着迈向“全面小康”发起最后一段冲刺。因此,冲刺小康将带来十三五最具确定性的投资主题:消费崛起。

全面小康就是民富、民生和民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标准是民富,即人民较为富裕,而国家强盛是人民富裕的基础,有鉴于此,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的“双倍增”计划。测算表明,民富目标是可实现的,而且,只要GDP倍增目标实现,收入倍增目标必然将超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生,即人民生活稳定,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民生是“中国梦”的微观体现,只要付出劳动和努力,每个人都能获得迈入小康生活的机会。因此,民生包括中产崛起、起点公平和终点保障三重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体现是民康,即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安定。民康是发展的目的。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因此,民康包括反贫困、促区域平等、保障广大人民身心健康三重内涵。


十三五将是消费崛起的五年


冲刺小康引致消费大时代。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同时也将是消费崛起的五年。冲刺小康势在必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迎来消费迅猛发展的大时代:第一,经济规模倍增有望带来收入倍增的超预期表现;第二,有中国特色的中产崛起有望长期提高中国整体消费倾向;第三,起点公平和终点保障有望根本减少预防性储蓄;第四,反贫困和区域平衡发展政策将深度挖掘中国消费的潜力;第五,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将培育消费新的增长极。

消费崛起是十三五核心概念。十三五规划立意深远、热点众多,在诸多相关概念里,消费崛起的重要性、确定性和长期性最值得关注。在消费行业里,我们更看重消费升级带来的行业机会;在消费者结构方面,我们更看重70后、80后和90后消费需求对整体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


“人的十三五”投资主题


从更广泛的投资视角看,“人的十三五”决定了未来大框架的投资主题。根据经典的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人的需求按照层次由低到高分为五类: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尊严需求(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结合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内容,我们把投资主题分为人的生理、人的生活、人的发展、人的娱乐、人的创造和人的梦想六个维度,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相对应,这六大维度涵盖了由于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市场机会。

人的生理:经济发展理论和人类长期实践均表明,人口在生理层面上的数量和质量增长,是经济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正在从“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人的生理需求依旧广泛存在,主要体现在日益短缺的医疗需求、人口数量的增长需求、老龄社会的养老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健康中国、二孩放开和老有所依三类主题将受到长期提振。特别是健康中国,首次写入国策之中,《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也将于不久的将来正式推出,由此带来的市场机会,例如民营医院、医疗信息化、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等,值得持续关注。

人的生活:衣食住行是人的生活的永恒主题,而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人的生活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生态化和便捷化的发展趋势。人的生活需求的变化,将给十三五期间消费升级、智慧城市和美丽中国三大主题带来长期机会。智慧城市从“住”的角度,给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赋予了更广阔、更集约、更丰富的发展可能性,特别是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建设提速。美丽中国也已经正式写入国策,将给环保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助力。最值得强调的是消费升级,在冲刺小康的过程中,消费崛起是具有确定性和长期性的。消费升级是一个层次丰富、新陈代谢的过程,一方面,传统消费行业需求稳定但面临更大的竞争,另一方面,新兴消费行业将在高速增长过程中接受市场考验,总体而言,整个大消费行业值得长期看好、精耕细作。

人的发展:在马斯洛层次需求里,人的生理需求满足后,就需要获得发展的安全感。安全感来自于机会公平,而中国政府也将在十三五期间致力于解决经济社会中的三类“失衡”问题 。一是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二是教育资源无法满足起点公平需要的问题,三是区域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解决这三类问题的过程中,国企改革、教育公平和区域均衡将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教育公平,将给普及教育、网络教育、高端教育和特色教育带来较大的行业发展机会。

人的娱乐: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精神上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丰富人的娱乐,是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着重强调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和文化“五位一体”。在丰富人的娱乐的过程中,文化传媒、体育改革和旅游发展三大主题将获得政策的持续提振。特别是在70后和80后成为中流砥柱之后,影视娱乐、动漫游戏和主题公园都受到持续追捧,正版消费愈发成为共识,中国的文化传媒市场正处于发展加速期。而伴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足球改革、全民健身、职业体育、电子竞技和体育文化也孕育着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

人的创造:人的尊严,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创造力的自由发挥。中国正在将发挥人的创造力纳入到顶层设计之中,集中体现在“互联网+”、“中国智造”和创新创业三大概念中。“中国智造”包含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等大大小小的热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国策,将给孵化器、加速器和产学研深度结合带来广泛机会。值得强调的是,“互联网+”作为提振全要素生产力的核心抓手,将在十三五期间获得持续的政策提振,信息技术和产业结合、大数据应用和网络安全的发展需要将催生一系列的市场机会。

人的梦想:个人、民族和国家价值的自我实现,就是人的梦想。中国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包含了广泛而深邃的内涵,其中,“一带一路”、全球治理和总体安全是三个重要的市场主题。值得强调的是,“一带一路”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进入切实推进的高潮期,并将给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走出去和产能输出带来更多的机会。

总之,“人的十三五”是贯穿十三五规划的逻辑主线。从人的生理、人的生活、人的发展、人的娱乐、人的创造和人的梦想六个维度分析,大量投资机会值得关注,特别是在“冲刺小康”的过程中,消费升级、健康中国、教育公平、文化传媒、体育改革、“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值得高度关注。


(作者:工银国际研究部联席主管,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程实)

(摘自:2016年03月07日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